中国冶金报评论:抓住机遇 科学推进结构调整
2012-2-25发布人:admin
为应对当前困难形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12年理事(扩大)会议上把“调结构”作为今年12字工作方针之一,从产业布局、产品升级、技术装备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予以重点推进。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调结构”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调结构”等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尽管钢铁工业在总量、质量、品种、技术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用钢需求,但是在部分方面与下游行业的最新用钢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全球钢铁行业来看,随着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各种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国际大企业集团。我国要想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与这些国际钢铁巨头同台竞争,就必须继续深入“调结构”,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保障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因此,不论是从应对当前困境还是从长远发展角度考量,“调结构”都是钢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那么,在新的形势下,钢铁企业到底该如何进一步推进“调结构”呢?
首先,钢铁企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速结构调整。
优势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整合相关资源,优化钢铁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尽管在当前困难的形势下,联合重组可能会面临一些如资金短缺等新的制约因素,但是机遇仍然存在:一些实力稍弱的中小企业需要借助外力渡危机,这或许就是钢铁行业进一步提高集中度的一个好时机。优势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创新重组收购方式,比如以管理、技术、销售、人才等支持手段,整合其中有重组价值的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市场布局,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应结合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加快做好落后产能淘汰和技术装备升级工作。
过去,在市场形势好时,落后生产线依然有利可图,钢铁企业对其淘汰工作还存有侥幸心理。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落后产能的劣势已经充分显露出来。因此,钢铁企业必须下定决心从长远战略着眼,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抓住当前的市场调整机遇期,彻底完成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改造。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对钢铁企业淘汰升级予以鼓励和支持。
再次,产品结构调整要紧扣市场,要结合企业实际,同时要体现超前性。
柯达破产的例子再次说明,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都应敬畏市场的力量,及时找准和适应市场需求。今后,钢铁企业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改变过去相对粗放的市场定位,进一步细分市场需求,真正找准和快速响应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心应优先放在现有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提高和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上,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和满意度。同时,不同类型的钢铁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做好市场分工定位,在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上做精做强,避免在一些产品上形成过度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同时,一些国内外用户对钢铁产品提出了减量应用、对环境无害等更高的绿色要求,国内钢铁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适时对产品生产作出升级改进。目前来看,不同下游行业呈现出的不同发展趋势,必然对钢铁产品需求结构带来重大调整,为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下游用钢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充分把准未来钢铁产品的发展趋势。
此外,钢铁企业的内部资源要更多地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调整。
对于企业来说,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生产领域过去一直是钢铁企业的核心所在,集中了企业最多的优势资源,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少钢铁企业都提出了打造“钢铁材料服务商”的战略。但是从钢铁“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仅仅转变服务理念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意味着要在服务上投入更多的人员、资金、技术等企业资源,为此必须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当前,钢铁工业的“调结构”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更大的难度,接下来,需要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推动机制,推动企业自觉主动地采取更多的实质性“调结构”措施,加快实现钢铁工业的“四个转变”。